【致敬改革开放40年家居40人】冯东明:艺术家法则成就极致美克美家
专栏 | 致敬家居人
致敬改革开放40年家居40人弃画从商始于艺,以变应变做贸易;
狠拓体验占市场,蝶变重生扶摇上。
壹:从艺术起步的商业梦想
冯东明生于新疆、长于新疆,他出生于文艺家庭,父母是延安文工团出身,后来到天山电影制片厂工作。在舞台上、在摄影棚里长大的经历令冯东明对环境艺术情有独钟。
1978年上大学时,他就选择了师范美术,后来又在读研究生时主修了油画。毕业后他就参加了拍摄反映维吾尔民族经典文化遗产的巨片。1981年他负责新疆地质矿产陈列馆室内设计工作,由于设计方案优秀,被北京地质博物馆邀请参加中国岩溶馆在桂林建馆的总体设计。
直到30岁,他的理想还是做一名真正的艺术家。
在改革开放之初,他觉得画布不够过瘾,希望做大地艺术、环境艺术。”冯东明介绍说,自己从小生长在新疆,对丝绸之路特别有感觉,曾花三天四夜时间到北京看画展。
为了表达对丝绸之路的崇敬,他曾有个大胆的艺术设想——从嘉峪关开始,每两公里竖一把很大的铁伞,上面有阿拉伯文字、中文和英文,一直延伸下去,从吐鲁番火焰山一直穿过去。这样,沿途这三天四夜,就很有看头,整个是一条风景线。
如此耗费巨大的艺术工程,显然难以筹措足够的资金。为这项艺术创作,年轻的冯东明奔波了两年,但终没人愿意提供所需的钢材,后他选择了自己创业。
1990年,冯东明辞去工作,卖掉钢琴、摩托车,向朋友借了10万元注册资金,办起了“乌鲁木齐装饰艺术研究所”。从画布转到商界,他适应得很快:做室内设计,他工程多得接不过来。
装饰公司火了没两年,众多小型装潢公司就跟风而起,大量内地公司蜂拥而入,新疆并不大的装饰市场陡然爆满,竞争日趋激烈。
1992年,冯东明决定“改行”做国际贸易,由于对“与家居设计有关的国际贸易”充满兴趣,冯东明观察到,在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家具制造开始向亚洲转移,20世纪90年代初一些台湾制造商进入中国深圳、东莞等地,中国家具出口制造业方兴未艾,而当时中国家具厂商因能力所限,只充当了制造商角色,通过台湾同胞的采购转手卖给美国采购商。这样,即使中国制造商拥有一流生产能力,实际上也无法真正理解美国消费者的需求。
冯东明意识到这就是机会,他的思路是:虽然我没有做过家具制造,但我是个室内设计师,我懂居室文化,我了解美国采购商和美国消费者需要什么样的家具产品,在观念上可以接轨。
按照“1+1>2”的思路,冯东明在1993年5月与台湾台升木器厂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创立了新疆美克家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家具制造,他持有公司75%的股份。
年底,张茶几订单漂洋过海来到冯东明办公桌上,从此开始了美克集团的国际家具贸易历程。
1993~1999年间,美克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1.4%,公司在1999年的家具出口收入为2139万美元,是中国三大单体家具出口和大松木家具出口企业。期间,冯东明在1997年5月将家具制造业务重心从内陆新疆搬至沿海城市天津,成立了美克国际家私(天津)制造有限公司。
谈起这番转型成就,冯东明自己倒是很轻松,“做出口生意不需要喝酒应酬,多好啊!我们只关注三个要素:品质做好、交期要准、价格公道。
贰:OEM的拿起与放下
在7年的海外“修炼”过程中,美克在生产规模、装备水平、技术水平及工业化生产水平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变。
2000年,美克与台湾台升的业务约定到期,双方选择各自独立面对市场。美克用半年时间开发了桦木、枫木、水曲柳等其他木种高档实木家具,公司产品结构由单一的休闲式风格拓展至古典、传统、经典和现代等多种风格。
腾飞的家具业务,很快将美克推向资本舞台。2000年,冯东明带领美克家居登陆上海证券交易所,成为行业内家上市公司。2001年,美克家具出口到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欧洲各国,创汇8000万美元。
而此时的冯东明,依然不忘初心,他想要的,是一个自主的民族品牌,可以伫立于高端商业街和国外品牌竞争的高端品牌,事实证明,他做到了。
2002年底,“美克美家”零售品牌诞生,首家旗舰店在天津盛大开幕,形成了引领居室文化的风尚。
2004年,美国针对中国家具出口美国反倾销。当时美克是中国惟一胜诉企业,获得了“零关税”,标志着美克管理的规范化、国际化和市场化更上一个新台阶。
“当OEM业务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尤其是经历了美国对中国实木卧房家具反倾销以后,我坚信要做中国市场。我们服务了世界各个国家,尤其是北美市场,我们怎么就不能服务国内市场呢?我们作为一个民族品牌,这是我们的责任。”冯东明说。
随着美克美家的崛起,美克家居的OEM业务逐步减少,在OEM的拿起与放下间,美克家居实现了走出去和走回来,冯东明带领着美克完成了次商业转型。
2005年,美克导入了“Just-In-Time”精益生产管理方式,将传统模式中单一品种大量生产转变为多品种小批量的高度柔性生产,制造体系具备了均衡、适时、高效率、高柔性、持续改善的能力。
2006年,美克导入了现代品质管理体系(MQM),从经营角度出发落实品质管理的长期目标、年度目标和管理方针。
美克对生产技能的持续改进和它所采用的生产管理模式赢得了美国市场的认可。在美国专业家具杂志《实木和实木产品》的一篇报道中指出:“作为中国大的家具制造企业之一,美克是一家现代化的富有进取精神的企业。是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神话。”
叁:多品牌战略精确切割用户市场
商业转型完成,冯东明并未停止他的步伐。面对家居行业的巨大市场,冯东明推进了美克家居又一重大战略——多品牌发展战略。
2009年美克家居拥有了美国Schnadig公司,标志着美克垂直整合的家居产业链和生态系统初步形成。
2010年由冯东明主导,美克家居在美国收购了A.R.T.品牌,标志着美克从设计研发,到家具制造,再到零售店面,物流配送等一系列生态产业链正式形成,为国际化市场拓展奠定了基础。
2014年,冯东明全面启动零售多品牌战略,打造无缝的创新性购物体验。陆续推出YVVY、恣在家Zest Home、美克美家子品牌Rehome、Rowe等品牌。
不同品牌拥有不同风格,定位不同消费群体,占领不同消费渠道,冯东明的宏大布局为美克家居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多品牌协同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构建美克产品服务网络,充分满足多样化需求,大大提升了消费者的认同度与粘性,打造出美克家居强大的品牌生命力与市场影响力。
2016年,冯东明荣获美国“全国家居联合会”和“希望之城”共同组织的“生命精神大奖暨年度人物奖”, 这项至高荣誉在企业家个人的一生中仅可获得一次,冯东明作为首位获此殊荣的亚洲企业家,也体现了美克家居在美国家居行业的影响力。
产品生产终就是要将其送到消费者的家中,这就涉及终端零售市场的搭建策略。冯东明的终端策略是独立店+Shopping Mall+专营店中店+加盟专营店。
这种独立店模式受到了董事会的反对,但是他认为,自己要提供给消费者的是一个纯净的,美好的,极致的生活空间,告诉他们如何美好的去生活,所以就是要在好的、干净的地方用独立店的模式为消费者呈现多种多样的生活方式。
截至2018年,美克美家生活体验馆在全国已经超过百家,且全部直营,它成为中国家居行业迄今为止无法超越的品牌标杆。
冯东明说,“无论是线上还是线下,做到极致无可替代才是核心要务。否则将会被现在的全零售模式击败。”因此,美克家居在大力升级线下实体店的基础之上,线上建设也在持续发力。
从一个纯艺术青年,变成一个需要掌控巨额资产,对众多股民负责的上市公司董事长,他觉得自己的转变很自然:因为从事装饰,所以“下海”后进行装修、室内设计,再扩大到生产家具,成为中国大的家具出口商之一,他觉得他受益于艺术给他带来的不断开拓的思路。
原创声明
本文部分素材来源于网络
本文版权归微家居所有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摘编等使用
如需转载,请向微家居小编申请并获得授权
(微信号:weijiaju001)
来源:来自
5080免责申明:
本文来自微家居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微家居的观点和立场。